第三世界電影:影像工作者用電影說自己的故事,找尋新的自我認同。
Third Word Cinema: Filmmakers used their movies to tell their own stories and establish new, collective identities.
非洲電影:埃及電影最出名的導演為 尤瑟夫夏因 Youssef Chahine,他曾到好萊塢學表演,23歲導演第一部作品 Daddy Amin開啟了多產的影視生涯,包含受爭議的1958 《開羅車站 Cairo Station》以及之後的自傳性的亞歷山大三部曲享譽國際;阿爾及利亞從法國殖民獨立後,開啟了自由鬥士電影浪潮,講述人們如何從大環境爭取國族獨立,經典有1975 《Chronicle of the Years of Fire》,還有之後流亡到國外的創作者2010 《光榮時刻Outside of the Law》。塞內加爾出了黑人電影之父 烏斯曼·塞姆班Ousmane Sembene,他的作品有 1963 《車伕 Borom Sarret》及 1966 《Black Girl》。另外布吉納法索有最大的黑人電影節 Pan-African Festival,奈及利亞為世界第三大的電影工業。
African cinema has great directors, such as Youssef Chahine and Ousmane Sembene. Algeria’s freedom fighter cinema, Burkina Faso’s Pan-African Festival and Nollywood in Nigeria are some high lights from Africa.
網路影片參考:
1958 《開羅車站 Cairo Station》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JpiUZphTE
2010《光榮時刻Outside of the Law》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BWhzmyDr8g
1963 《車伕 Borom Sarre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aC4Oa_z80
拉丁美洲:古巴與巴西向來都是美國的影視輸出國,但當地的創作者仍產出有獨特視野的影片,如1974《 The Other Francisco》《One Way or Another》;1964《Black God》《White Devil》,1963《Barren Lives》。中東以伊朗電影最為亮眼,從1969 《The Cow》開始一直到1997《櫻桃的滋味 A Taste of Cherry》、2001《Kandahar》,還有實力派導演 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 在奧斯卡連拿兩屆最佳外語電影。
Cuba and Brazil have good film industries in Latin America; The world also puts spotlight on Iranian film industry because Asghar Farhadi won the best foreign film in Oscar twice in a row.
網路參考資料:
1969 《The Cow》片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wg6iTpfy8
1997《櫻桃的滋味 A Taste of Cherry》片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mYCvN5amaM
2001《Kandahar》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dP95jS0N0
美國獨立電影漸漸打入主流市場,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展露頭角,如馬丁史柯西斯 Martin Scorsese, 法蘭西斯柯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之後又出現暑假檔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eilberg, 喬治魯卡斯 George Lucas 。1990年後,電影也預算越來越高,但史派克李 Spike Lee,史蒂芬·索德柏 Steven Soderbergh,昆丁塔倫提諾 Quentin Tarantino等導演依然沿襲了低預算獨立製片的精神。
Independent films in the U.S. start to get more investment, so some small studios give opportunities to young directors, such as Spike Lee, Steven Soderbergh, and Quentin Tarantino in 90s.
電影評論可從五方面討論:敘事學、類型、精神分析、符號學、意識形態。
We can learn film critic from narrative theory, genre, psycho-analysis, semiotics study, and ideology.
類型可從角色、場景、聲音、技術判斷,把影片放在類型歷史脈絡下檢視;敘事理論可從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 Vladimir Propp 1928年提出的故事形態學 Fairy tale characters 來觀看角色,還可從1969年法國 茨維坦·托多洛夫的均衡理論 Todorov’s Equilibrium來分析故事。符號學分析影像代表的抽象意義,表情也能夠是一種符號,符號甚至是文化的載體。精神分析討論佛洛伊德的夢境理論,類比電影宛如夢境一般,甚至拉岡的鏡像理論,檢視看與被看者之間的關係。最後是討論創作者的意識形態,電影都會呈現一些模範(Role Models)暗示創作者認知的對錯。如能深入理解上述幾種研究方法,就能用不同的角度去解析電影。